“赌石”在一线城市开始热起来的时候,王先生因常年在外做生意,时有接触。
“每每看到广州、云南等地的赌石活动,又有人赌中了什么冰种之类的,我就看得心痒痒的。”
每当不起眼的石头,在手电筒的探照下,或多或少现出通透的“翠绿”的时候,多少人不会心跳加速?
终于,王先生还是下手了。“前几年,有人找我,说从缅甸那边进了一块重约50公斤的翡翠原石,只要二十万元左右,品相特别好,开出来至少价值上百万元。”
王先生看到这块石头时,它已经稍加打磨过,黑色的皮壳上已经露出了若隐若现的绿色。凭着一点“赌石”小常识,王先生义无反顾地买下这块石头。
此后,王先生一直把这块石头摆在自己家的客厅里,期间也有一些朋友上门说要出更高价买这块石头,都被他婉言拒绝了。
捂了几年,眼看翡翠的市场价格飞涨,翡翠原石也是水涨船高,去年王先生想把手里的这块“赌石”出手。
“当时就想请专家过来看一下评估一下,我自己认为能值上千万。”当年的王先生信心满满。
可是专家来看了一眼,就告诉刘先生,这块石头有假。
专家让王先生弄一碗水往石头上泼。这一泼不要紧,石头的颜色出现了“分层”,石头被做过手脚的痕迹显露出来。
“这是一块下等翡翠原料,在切口处粘上一层水好色好的翡翠薄片。”上百万元打了水漂,刘先生欲哭无泪。
一个“赌”字,赋予这种翡翠原石特有的交易方式几分神秘、几分邪性。于是,也给造假分子带来了很多可乘之机。
赌石界有一句话:“神仙难断寸玉”,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仪器可以根据外壳,判断出原石内部是良玉还是废料。